云南泼水节,性骚扰天堂?

2023-04-19 01:09:08 来源:凤凰网

西双版纳今年的泼水节,已经结束了,但争议还在热搜上持续发酵。

因为一条新闻——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一个女生在泼水节被陌生男子撕扯雨衣。

图源:微博

女生特意来西双版纳体验泼水节,没想到她遇到的却是:

一个人被一群人拿着水枪围攻,她护住头脸,举起双手希望大家别泼了,但依然被逼得动弹不得。

人群中还蹿出一个陌生男人,上前伸手要扯下她身上的雨衣。

图源:网络

女生之所以穿雨衣,是因为她还在生理期,不想被过分淋湿受寒。

结果被360度围攻浇了个透心凉,无处可逃,雨衣还被撕烂。心态崩了的她,对泼水节都有了阴影,在当地待了一天就回了家。

视频发出,一时引发众怒。

但这不算完,她并不是唯一的受害者。

她朋友说,还遇到有男性拿着水枪朝女生的私密部位滋水。

图源:上游新闻

而昨天,当事女生表示,不会再对扯雨衣的男子施压,也不会立案。

事情没有因此结束。

好好的传统节日,庆祝着又变味了,是事实。

这锅,到底该谁来背?

节日怎么变味了?

4月中旬,西双版纳举办傣历1385新年活动。

泼水节时隔三年的回归,让人倍感失望。

不少女生在网上发文感叹:“西双版纳很好,但下次再也不想来了。”

只因闹剧似的狂欢里,她们是行走的靶子。

在网上搜索“泼水节”相关攻略,几乎都在反复强调:“不要落单!尤其是女生!”

图源:小

短视频随处可见——

单个女生被围堵在成圈的水枪中间,被四面八方的水雾袭击,难以破局。

图源:网络

有网友分享自己的经历——

明确告知别人不想被泼水,反而收到更猛烈的攻击,被高压水枪呲中眼睛。

她说:“女孩一人独行,更会被攻击。”

图源:小

哪怕结伴,也难逃一劫。

一则短视频中,两位女生骑着电动车只是经过,却被水幕狂轰到只能弃车而逃。

图源:星视频

另一对骑车的女生不停摆手拒绝,可旁人还是大笑着起哄,将满盆的水用力泼出。

图源:星视频

泼水节本是辞旧迎新,祛病除灾的活动。

瑞丽市傣学学会办公室主任也恍说:“传统的傣族泼水,只是用手舀水泼向对方的双肩,一小桶水可以用一天。”

图源:九派新闻

从前泼洒出去的水滴承载祝福,并非为了惹人难堪。

可如今,已经变了味。

一些人仗着体力与人数的优势,将节日变成欺凌他人的舞台。

与此同时——

“女生颜值越高被泼得越狠”词条,上了热搜

图源:新浪微博

但,只不过是性骚扰的另一种花名罢了。

种种行为——

专挑女生围堵;

专门向女生裸露在外的身体或私密部位泼水;

伸手扯女生衣物。

图源:小

不像祝福,更像趁乱骚扰;

不似庆典,更似发疯狂欢。

图源:小

而女孩们,只能不断地被水枪攻击臀部与胸部,被水幕砸到呼吸困难。

在窘迫与不适中,淋湿了全身。

图源:小

利用节日掩盖恶行,早已不是新鲜事了。

当地司机接受采访称:“早些年还有女性在泼水节被扯掉衣服。”

过往泼水节相关报道中,性骚扰新闻频出——

2013年,两日内,足有25名利用泼水猥亵妇女的涉案人员被警方抓获。

2014年,涉嫌猥亵妇女人员为23名,其中一男子故意向女生面部泼水,趁机出手袭击腰部与胸部,被拘留五日。

图源:网络

今年泼水节前夕,云南多地发布规定——

严禁以泼水为名行性骚扰之实;

不允许泼孕妇、老人、骑车行驶中人。

但,依旧收效甚微。

图源:九派新闻

这不仅是云南泼水节的现状——

节日庆典,正普遍地成为低俗行为的遮羞布。

譬如,撕雨衣的戏码,便早在广东二月二的东坑泼水节中先行上演。

一些人不仅用水枪围堵,还会用拿着充气锤子对女生追打。

图源:网络

国外也别无二致。

泰国“宋干节”,举国欢庆。

但仅七日内,就发生1917起交通事故,超速和酒驾占六成以上,足有278人葬身。

图源:新浪微博

2023年WMP(泰国男女进步运动基金会)数据显示,有55.6%的人在宋干节期间遭到性骚扰。

图源:网络

泰国官方的应对,令人大跌眼镜——

管制女性穿衣,禁止性感舞蹈。

由此还引发了女性“don"t tell me how to dress(“别告诉我怎么穿)”的相关运动。

图源:网络

印度的传统新年“洒红节”上,利用抛掷色粉、水球,进行性骚扰的人也并不少见。

图源:百度百科

近日一位日本女生分享了自己参加洒红节的视频。

画面中几个男性将她围住,拥抱、拦截,向她头上砸掷不明物体......

图源:网络

仅是隔着屏幕观看,也令人感到窒息。

舆论沸腾后,却引发印度网友对当事女生的不满,认为她“玷污”了神圣活动;

最后以女生道歉告终。

图源:新浪微博

节日性骚扰屡禁不止,矛头永远指向受害者——

印度规训女生不要加入洒红节,或直接禁止。

祝福,促成了闹剧;

庆典,就这样变成了“禁区”。

为什么好好的节日,总会无理由地演变为恶行的温床,对女性的围猎?

究竟哪出了问题了?

“民俗”变“低俗”,谁的错?

撕雨衣事件愈演愈烈。

当事女孩被轮番采访,却没见起哄、围攻、撕扯衣物的男子出面致歉。

不仅如此,替他们洗白的言论,还已经甚嚣尘上了。

在这种论调中——

媒体报道,是“上纲上线”炒作行为;

撕扯雨衣,是“增加气氛”的小手段罢了,算不上什么大事。

图源:新浪微博

过度泼水、动手动脚;

只能说“玩起来没轻没重,上升不了猥亵”。

图源:新浪微博

大事化小、小事化了,避重就轻直到只是“开个玩笑”。

最后,锅仍是女性来背。

先是挑剔起她穿的衣服——

是不是太清凉、太美丽,太“吸引人”注意。

图源:新浪微博

再是攻击她的存在:

“有本事就别去”“又当又立”“全世界都要围着你转吗?”

图源:新浪微博、小

实在无计可施,还有一顶大帽子扣下:

“这是少数民族的风俗,不要妄加评论!”

图源:新浪微博

眼熟吗?

“民俗”变成“低俗”,何止泼水节?

每当这时,总有典而又典的发言:给男人脱责,让女性背锅。

譬如屡禁不止的婚闹。

今年一月,山东某地,一位新娘被几个大汉骑在身下“叠罗汉”;脸上身上喷满了白色泡沫,被拉扯、禁锢着,强行按头拜堂。

图源:环球网

转眼二月,先是河南一新娘被新郎朋友强行拥抱、上下其手;

后有,江苏一新娘被亲朋好友吻脸、拍打臀部。

图源:新浪微博

人们拿出“民俗”的大帽子,称是祖辈代代流传下的习俗——

新娘若生气,便是不礼貌、不吉利的人;

图源:小

伴娘若翻脸,便是破坏气氛的“晦气因子”。

图源:小

婚闹遍地开花,成了侮辱女性的“正当理由”。

而她们,明明是受害者——

仍要被挑剔,被规训,甚至被迫成为破坏传统的“元凶”。

这样的事件已见过太多。

还记得,去年端午一名佛山女游客登龙舟,遭到网暴。

图源:新浪微博

一个“女性禁登龙舟”的陋习,炸出了一窝蜂的拥护者。

他们说不是歧视,只是——

“女性本来就脏啊,可能会冲撞到船上的‘神灵’,晦气”。

图源:网络

他们说不是双标,但——

“女人不能上龙舟,请尽快自首”。

图源:网络

而当这裹小脑的恶习,惹得舆论沸腾。

龙舟协会却毫无反思:“要加大‘女性不得上龙舟’传统文化的宣传。”

图源:上游新闻

看啊,节日不是她的节日,狂欢是另一群人的狂欢,祝福都成为了对她的诅咒。

似乎每个兴事,只因有女人存在,就不复欢乐了。

真的如此吗?

还是这个骗局,已经见效太久。

又用文化的大山压住女性?

一般来说,传统节日的场合只分两种:

允许女性出现的,和不允许女性出现的。

前者,大到泼水节、洒红节这样的庆典,小到婚礼的仪式。

只要是人多的地方,集体狂欢释放的欲望,就可能演变成针对女性的狩猎、骚扰和暴力。

女性作为猎物,在喜庆的日子供人取乐,是沿袭已久的传统,被拉来跳个舞、逗个乐子、开个玩笑......

一旦她们胆敢提出异议,就是扫兴。

聚会上不想跳舞的女孩,婚礼上不想被闹的新娘,泼水节不想湿透的女生......

“玩不起”,通通都在扫兴——

“是她们毁了节日。”

图源:微博

而因为阴气太重、经血太脏,而不被允许在传统活动中出现的女性,一旦现身,就会让一些人集体破防。

是她们不守规矩,不把千百年来人人遵循的民俗放在眼里。

“端午的龙舟被女人坐坏了”,“祭祀的祖坟被女人冲撞了”——

“是她们毁了老祖宗的传统。”

图源:微博

有些人太懂怎么搬起文化的大山压制、规训女性。

他们弱化矛盾、转移重点:

这就是个玩笑,你别让所有人扫兴。

习俗就是这样,玩不起就别来。

然后打开格局、上升价值:

你这么上纲上线,大家还怎么玩?当地经济旅游还怎么发展?

你别出来给中国的传统文化抹黑。

不知好歹、不识抬举、不识大体......一顶顶帽子接连扣下来,压得女性哑口无言。

图源:微博

然而,明明是所有人都可以庆祝的节日,偏偏被骚扰、规训的是女性,甚至被赶出场域。

她们受了委屈,还背着黑锅。

这又是那一招:

不去解决一直存在的问题,转而调转矛头,去解决提出问题的女人。

只是,让女性背锅、把她们赶出去真的是最好的办法吗?

大家都明白,把风俗变成“恶俗”的那些人,把泼水节变成“流氓节”的那些人,其实才是问题所在。

是他们左手伤害女性,右手还抹黑整体男性的形象。

泼水节是让大家互相祝福的,没让某些男人扯女生的衣服,泼人家的私密部位。

婚礼是让大家祝福新人的,没让某些男人去猥亵新娘、伴娘。

图源:网络

女性为陋习背锅的时代,是时候过去了。

要知道,好好的节日,不是被参与进来的女性毁了,而是被那些趁机满足私欲的人毁了。

解决问题的办法,不是解决女性,而是共同为所有人创造一个更安全、更友好的环境。

正面的例子不是没有。

什么是真正的带动经济旅游发展?

看看最近因为烧烤火遍全国的淄博。

和泼水节的盛况类似,最近正有一大波人,从全国各地涌入淄博,只为吃一顿烧烤。

夜间吃烧烤,还是在一个陌生的城市,也许又有人要出来劝了:为了人身安全,女孩子晚上最好不要出门。

但这次,淄博没有靠解决女性来解决问题。

当地的做法,是在夜市加派巡逻人员,杜绝隐患。

图源:网络

调来警用无人机,在高空加强巡视。

图源:网络

随时随地出现的夜间巡逻队,其实不仅仅守护女性的安全,更是无差别惠及了所有人。

图源:网络

所以肉眼可见的,淄博的经济旅游被带动了,特色被宣传出来了,且正在进入一个正向的循环。

这里没有用“夜间少出门”,限制女性的自由。

也没有用“女人就是麻烦、扫兴”,阻止女性和男性一样,享受美食和快乐。

这是一个地方的进步,也是一个积极的信号。

时至今日,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女性不再被传统捂住嘴,而去争取自己该得的权利和空间。

也不再甘心被所谓的风俗习惯,逐出本该属于自己的场域。

她们本就可以过畅快的泼水节、拥有体面的婚礼、度过每一个安全的夜晚,出现在一切正常人类可以出现的场合。

生而为女,是不同,不是缺陷;是自由,不是禁锢。

女性的天地,不由他人划分,而由她们亲手向外夺回!

x 广告
最近更新